有时候,我常常不想说话。
明明是朋友聚会,却只想坐着发呆;
有人突然问我“你怎么又不说话啦?”
我只好勉强挤出一个笑容:“没事,我挺好的。”
其实不是社恐。
我只是太敏感,太累了。
01|“太多声音,我的大脑已经装不下了”
我对声音、情绪、表情都特别敏感。
在公司开会时,我能一秒察觉谁皱了眉;
朋友微信回得慢一点,我就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自己说错了话;
有人无意说句“你最近好像有点冷淡”,我就会自责一整晚。
别人说我“想太多”,
可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会感知这么多细节。
久而久之,我开始主动远离社交,
不是怕见人,而是怕“太累”。
02|冯渊辉老师:不是你有病,而是你的感知力太细腻
在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,冯渊辉老师见过很多和我一样的来访者。
他说:
“这不是社交恐惧症,而是一种‘高敏感体质’。
你不是社恐,你只是从小习惯用感知来保护自己。”
那些看起来不合群、不合时宜的人,
其实都拥有一颗高度敏感的心。
他们对别人的失望、对环境的微妙变化、
甚至是对某句话里隐藏的情绪,都能第一时间捕捉。
久而久之,就学会了收起自己、沉默、退场。
03|不是社恐,是我们太需要“安全感”的空间
冯老师说,高敏感人群的内耗往往来自两个“矛盾”:
一方面,渴望被理解、被接纳;
另一方面,又害怕被误会、被拒绝。
于是我们总是纠结:说多了怕尴尬,说少了怕冷场;
主动联系怕打扰,久不联系又怕别人误解我们变了。
你有没有发现,
我们不是不需要人,
而是找不到那个可以安心做自己的地方。
04|后来我学会了:“不合群”不等于“有问题”
冯老师教了我一件事:
“敏感不是缺点,是礼物。你需要做的不是消灭它,而是照顾它。”
我开始尝试:
✅ 给自己设置社交“缓冲时间”,聚会前后都空出独处时间;
✅ 和信任的人约定“高敏默契”,可以安静,也可以直说“不想聊”;
✅ 不再对所有人都保持热情,而是把能量留给真正重要的关系。
最重要的,是我开始接受这样的自己:
我不是社恐,我只是更慢热、更需要空间、也更需要被理解。
05|写在最后
如果你也总觉得人际交往很累,
不是你有问题,只是你需要的,不是热闹,而是被接纳。
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空间,
在那里,不用伪装、不用表现、不用讨好,
只要做你自己,就已经很好。
如果你一直在独自努力适应世界,
或许也可以让世界靠近你一点。
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,
冯渊辉老师,
愿意为你留一个安静、安全、不被打扰的角落,
在那里,敏感不是负担,而是一种珍贵的力量。
机构介绍:
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,致力于服务高敏感人群、社交内耗者与慢性情绪疲劳者。
冯渊辉老师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擅长处理社交压抑、自我边界感缺失、情绪高感知群体的内耗型困扰。
我们相信:你不需要变得很“能社交”,你只需要一个真正尊重你节奏的关系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