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温州蓝鲸心理的日常工作中,我们接到最多的家长咨询电话之一就是:“老师,我家孩子不上学了,我该怎么办?”
这篇文章,我想以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身份,逐条回答家长最常问的五个问题,希望能为正在焦虑中的你带来一点方向。
Q1:孩子突然不想上学,是不是只是懒?
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责备:“就是懒!逃避责任!”
但在我们接触的案例中,超过80%的孩子不愿上学背后,藏着未被看见的情绪压力——可能是考试焦虑、同伴关系受挫、校园欺凌,甚至是抑郁倾向。
所以,与其贴标签,不如先观察孩子的状态是否持续低落、是否逃避社交、是否对曾经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。这些都是心理困扰的信号。
Q2:我们试过“讲道理、鼓励、恐吓”了,还是没用怎么办?
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家长反馈。
但对青少年来说,“道理”远远比不上“理解”来得有用。他们更在意:“你有没有真的听我说?”、“你是不是只在意成绩?”
心理咨询的价值,在于提供一个没有评价和压力的空间。孩子在这种安全感中,才可能打开心扉。
Q3:心理咨询真的能改变孩子的状态吗?
答案是:可以,但不是一夜之间,也不是替孩子做决定。
真正有效的咨询,是帮孩子看清自己内心的困惑,建立自主选择和内在动机。
比如我们曾接待过一位初三男孩,连续两周拒绝上学,家长几近崩溃。在咨询中我们发现,他并非不想读书,而是陷入了严重的自我否定。在获得接纳和引导后,他自己做出了“回学校尝试看看”的决定。
这种“内生转变”,才是心理支持最有力量的地方。
Q4:如果孩子抗拒心理咨询,我还能做什么?
很多青少年开始是排斥的,因为他们以为“来这里是被治疗的”“我是不是有病”。
所以建议家长在推荐心理咨询时,不要用“你太有问题了”这类语言,而可以说:“我们只是找一个中立的人聊聊,你不想说也没关系。”
我们也常常在第一次会谈中告诉来访:“你有选择权,不被逼迫。”这种尊重反而会降低抵触。
Q5:孩子的问题,到底是孩子的问题,还是家庭的问题?
这是最需要勇气面对的问题。
在心理咨询里,我们常说:“孩子的行为是家庭系统的一面镜子。”
当孩子不愿沟通、拒绝上学、陷入负面情绪时,家长的回应方式、家庭氛围、父母自身的情绪状态,往往比外部问题更关键。
因此,很多来访家庭会在孩子咨询的同时,我们建议家长参与家庭辅导或亲职教育支持,让改变从系统开始。
写在最后: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
每一个“突然不上学”的孩子背后,都有一个正在挣扎求解的家庭。
如果你已经尝试了很多方法却仍感无助,也许,是时候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,帮你一起重新理解孩子,也理解自己。
温州蓝鲸心理,提供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,帮助孩子与家庭建立新的连接方式,陪你走出焦虑的漩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