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:
每天睁眼第一件事是刷手机,
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刷手机。
以为是在获取信息,
但实际上,是在被信息反复透支注意力和情绪。
你不是不努力,你只是太累了,
因为大脑根本没机会安静下来。
01|你有没有这种感觉?
刚准备专注干点事,一刷短视频又过去两小时;
每天都在看“如何自律、如何成长”,但啥也没开始;
看完热搜、刷完朋友圈、回完群消息……只剩下疲惫和焦虑。
你以为你在获取信息、紧跟时代,
其实你在不断分心、内耗、对比和自责。
我们不是不够努力,
是每天都在信息浪潮中“被迫努力”。
02|冯渊辉老师:你刷的不是信息,是“潜在焦虑的麻药”
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的冯渊辉老师说:
“信息焦虑,是当代都市人最隐蔽的心理耗竭形式。”
大脑被大量碎片化信息填满,
我们就像不停加油却从不刹车的机器——
刷学习视频时觉得自己不够努力;
看情感博主时觉得自己不懂经营关系;
看养生博主时又担心自己太晚睡会猝死……
每一条信息,都在偷偷喂养你的不安。
03|为什么我们明知道累,还停不下来?
冯老师说,这跟大脑的奖赏机制有关:
信息越新奇→越能刺激多巴胺→产生短暂快感
短暂快感过后→情绪反弹→焦虑反而更深
就像你嘴上说“要早睡”,手上却停不下刷手机;
你不是没自制力,是你被“情绪-信息”绑定的习惯卡住了。
04|如何从“信息奴役”中逃出来?
✅ 1. 给手机装个“缓冲区”
不要一睁眼就碰手机。起床后一小时,尽量只做跟自己相关的事,比如:
洗漱
-吃早饭散步或晨练
写下今天三件最重要的事
让你的大脑先启动,而不是被信息控制。
✅ 2. 练习“信息断食”:每天固定不刷信息的时间段
比如每天晚上 8 点后不看短视频、不看群消息;
或者一周安排1天“信息洁净日”,只用手机接打电话。
信息是吃不完的饭,但注意力是有限的资源。
你越舍得“断”,越能专注地“活”。
✅ 3. 找到“信息之外”的心理补给站
很多人沉迷信息,是因为生活本身缺少情绪回馈。
去运动、看展览、聊聊天、做冥想,或者——
找一个心理咨询师,来一场真正“属于你而非别人”的对话。
冯渊辉老师说:
“信息越多,人越容易迷失;
想找回自己,就要回到内在节奏。”
05|写在最后
我们这一代人,从来没缺过信息,
却常常缺少真实的感受、稳定的注意力、清晰的判断力。
如果你开始觉得疲惫、焦虑、想逃离、却又逃不掉——
这不是你太懒,而是你太久没好好照顾自己的大脑了。
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,
愿意陪你慢慢戒掉“被信息喂养焦虑”的习惯,
找回一个可以专注、自由、有节奏的你。
机构介绍:
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,专注于成年人注意力障碍、信息焦虑、慢性压力管理等领域。
冯渊辉老师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擅长处理数字时代常见的心理耗竭、人际失联、情绪反应迟钝等问题,
帮助你从“碎片化信息时代”中跳出来,真正过一种清醒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