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一个宁波的普通爸爸,在别人眼里,我的家庭算得上“稳定”:有房有车,夫妻感情也算不错,儿子学习成绩中上。但从他上高一开始,一切慢慢变了。
他开始沉迷手机、熬夜、逃课,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,说话的语气总是冷冰冰的。我们一谈到学习,他就暴躁,甚至有一次摔门大吼:“你们都在逼我!我不想活得像你们!”
那一刻,我的心真的凉了。
我原本以为是青春期正常现象,也试着沟通过,但每次不是变成争吵,就是他用沉默回应我。我开始焦虑,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。我和妻子讨论了很久,最终决定求助专业的宁波心理咨询。
经朋友介绍,我们找到了蓝鲸心理的冯老师。她说冯老师擅长处理青少年叛逆、厌学、亲子冲突等问题,尤其对原生家庭心理咨询也有深入研究。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一次。
第一次咨询,其实是我一个人先去的。冯老师没有急着教我怎么“教育孩子”,而是一步步引导我去看我们家庭的互动模式。我才意识到,我们家虽然外表平静,但沟通方式一直是压抑的。
我是那种典型的“理性型”父亲,总觉得“为他好就够了”,成绩、前途、听话……这些在我眼中才是“正确”的路,但我忽略了他的情绪,也很少问过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
后来儿子也开始跟冯老师单独聊。起初他抗拒,但冯老师很有耐心,不用“家长式”的语气跟他说话,反而让他觉得“终于有人不是站在爸妈那边讲话了”。几次下来,他愿意表达一些情绪,甚至说出:“我不想活得像你们那样,累死累活,却一点也不快乐。”
那次话听得我心口发紧。
但冯老师告诉我,这不是在否定我们,而是在表达他的恐惧。他怕成为一个没有自我、只知道活给别人看的人。他其实在向我们求救,只是方式有些极端。
我们在后续的宁波青少年心理咨询过程中做了很多尝试。比如我们设立“家庭表达时间”,不谈成绩、不谈规则,只说感受。我第一次听到他讲:“其实我不想做第一名,我只是怕你们失望。”我真的泪目了。
通过这段时间的咨询,不仅儿子的状态慢慢好起来了,我自己也发生了很多变化。我们开始放下控制,学着平等对话。以前他总说我“像老板一样讲话”,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像朋友一样聊电影、聊音乐,甚至聊他的未来。
我越来越相信一句话:叛逆不是坏孩子的标签,而是他们表达压抑情绪的方式。很多时候,孩子的问题并不只是孩子的问题,而是整个家庭系统出了问题。这也是我在原生家庭心理咨询中逐渐明白的。
宁波有很多心理咨询机构,但我想说,真正起作用的,是那个能帮你一起面对家庭问题、真正理解孩子的人。对我来说,冯老师就是那个值得信任的引路人。
写下这段经历,是想告诉和我一样焦虑的父母:别等孩子彻底崩溃了才去找帮助。宁波心理咨询不是无用的形式,而是家庭关系中的“止损点”。早一点理解,比晚一步强太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