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妈妈,我真的不想去上学了。”
那天早晨,孩子小杰坐在床边,低着头,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。
我愣住了。孩子才读初一,怎么会突然说这样的话?他原本活泼爱笑,可自从新学期开学后,他变得沉默,不爱和同学来往,书包常常扔在一边不管。每天写作业拖到半夜,还时不时叹气。
作为妈妈,我一开始以为只是“青春期的小情绪”。于是我试着劝:“上学是你的责任”“现在不好好学,以后怎么办?”可这些话只让他更烦躁,甚至几次和我大吵。那一刻,我开始真正慌了:孩子是不是厌学了?
焦虑的家长,也需要被看见
说实话,孩子说不想上学的时候,我比他还焦虑。白天工作的时候,满脑子都在想他在学校是不是孤单;晚上看他闷头打游戏,我心里一阵阵发酸。
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:明明希望孩子好,可沟通却越来越困难。
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各种方法,也常常在心里问自己:宁波心理咨询哪里好? 有没有一个真正懂孩子、懂父母的人,可以帮我和孩子一起走过这个坎?
冯渊辉老师的出现
后来,一位朋友推荐我去找 冯渊辉老师。朋友说,他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上很有经验,尤其擅长处理孩子厌学、叛逆的问题。
第一次见面时,冯老师并没有直接问孩子学习,而是和小杰聊起了游戏和篮球。孩子一开始只是随口应付,慢慢却放松下来,甚至笑了。
几次咨询后,我才明白——孩子所谓的“不想上学”,背后是害怕自己跟不上别人,怕被同学孤立,更怕辜负父母的期待。可他不会表达,只能用“拒绝上学”来抵抗。
冯老师让我和孩子一起参与家庭沟通练习,教我用倾听代替批评,用陪伴代替说教。渐渐地,小杰开始主动说起自己在学校的困难,也愿意尝试把一天的任务拆解成小目标。
孩子的变化
一个月后,小杰不再抗拒去学校。虽然成绩没有立刻飞跃,但他能和同学一起完成作业,也会分享校园趣事。我看着他重新露出笑容,心里那块大石终于落地。
冯老师告诉我:“厌学不是孩子的问题,而是他们在用这种方式表达‘我撑不住了’。父母要学会看见背后的需求。”
写给正在焦虑的你
也许你和我一样,正在为孩子的厌学发愁。
也许你也在搜索:“宁波心理咨询哪里好?”
其实,答案未必在搜索框里,而在于你愿不愿意放下焦虑,给孩子一个被理解的机会。
如果你也有类似经历,或者想分享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故事,可以留言告诉我。也许一句共鸣,就能给另一位家长带去力量。

扫一扫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