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假期综合症”来了?孩子开学焦虑背后的真相与解法

  新闻中心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8-28 13:05:53

暑假进入尾声,朋友圈里不少父母开始发牢骚:

  • “孩子整天抱着手机不撒手,一提开学就皱眉。”

  • “作息全乱套,晚上十二点不睡,早晨一叫就发火。”

  • “假期作业还剩一大半没写完,每天都在拖延。”

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假期综合症”。

在宁波蓝鲸心理的咨询案例中,我们发现:开学前的焦虑并不是单纯的“懒”或“贪玩”,而是孩子在面对“角色转变”时出现的心理不适。

一、为什么孩子会怕开学?

1. 心理惯性在作祟

假期意味着放松、自由、享受,而开学则象征着约束和责任。就像成年人休完长假要上班一样,孩子的大脑也需要时间重新切换。

2. 担心适应不良

一些孩子会焦虑:“我会不会跟不上老师的进度?”、“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?” 这种社交和学业的担心,往往比作业更让他们害怕。

3. 家长期待压力

很多家长在开学前反复叮嘱:“这学期一定要进步!”、“不能再像上学期那样了!”
这些话,本意是激励,但在孩子听来,就是“压力轰炸”。


二、家长常见的三个误区

在咨询中,我们发现,很多父母无意中加重了孩子的焦虑:

  1. 用对比打压
    “你看别人家孩子,早就把作业写完了。”
    这种对比,只会让孩子更自卑。

  2. 急于求成
    “今天开始,你必须恢复到学期作息!”
    骤然切换,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。

  3. 忽视情绪
    孩子说“我害怕开学”,父母却回应“有啥好怕的”。
    这种否认,会让孩子觉得自己“不被理解”。


三、家长能做什么?

1. 提前预热,而不是临时抱佛脚

比如:

  • 每天提前半小时睡觉,逐渐恢复到上学作息

  • 帮孩子规划一份“开学清单”:书包整理、学习用品准备
    这些小小的仪式感,能让孩子逐渐进入状态。

2. 给孩子“缓冲区”

不要在开学前几天疯狂催作业,而是引导孩子每天完成一小部分。
避免在最后一两天爆发“家庭大战”。

3. 注重情绪陪伴

与其催促,不如多问一句:“你对开学最担心的是什么?”
让孩子说出真实的焦虑,再一起想办法。

4. 适度降低期待

父母需要意识到:开学的首要任务不是“成绩立刻进步”,而是帮助孩子顺利适应。等心态稳定了,学习自然会更顺畅。


四、什么时候需要专业帮助?

如果孩子在开学前出现:

  • 明显的失眠、胃痛、头痛

  • 拒绝和同学交流

  • 严重抗拒返校,甚至表达“活着没意思”

这就需要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支持了。

在宁波蓝鲸心理,我们经常遇到家长带孩子来访,说“我家孩子一到开学就变了一个人”。经过几次专业的情绪疏导,孩子逐渐放松,甚至主动开始整理学习计划。


五、结语:开学不是“敌人”

开学焦虑并不可怕,它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。
父母要做的不是催促、逼迫,而是理解、陪伴和支持。

记住:好的开学状态,不是靠“吼出来”的,而是靠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调整出来的。

宁波心理咨询哪里好?宁波蓝鲸心理一直致力于为青少年和家庭提供专业支持,帮助孩子们更平稳地迎接每一个新学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