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试,对于很多孩子来说,就像一座“看不见的高山”。随着临近考试,很多青少年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焦虑:不愿意学习、情绪暴躁、甚至用各种方式逃避复习。这种情况在家长眼里往往被理解为“孩子叛逆”“不努力”,其实更可能是一种 厌学焦虑 的表现。
那么,面对考试压力下的厌学情绪,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化解呢?
一、临考厌学焦虑的常见表现
拒绝学习:孩子一拿起书就烦躁,甚至会故意拖延。
情绪不稳:小事就容易发火,或者表现出明显的低落。
身体信号:头痛、失眠、出汗等都是焦虑的常见反应。
自我怀疑:孩子反复说“我考不好”“我肯定不行”,缺乏自信。
这些信号提醒我们:孩子并不是“不想学”,而是被焦虑情绪困住了。
二、深层原因在哪里?
成绩导向压力:担心不能达到家长或老师的期待。
自我评价过低:害怕失败,干脆用“逃避”来保护自己。
缺乏学习方法:不会复习,越努力越迷茫。
情绪调节不足:面对紧张场景时,没有合适的应对方式。
三、家长能做些什么?
降低对分数的过度关注
告诉孩子:“无论成绩如何,你的努力和坚持都值得肯定。” 这种表达能帮助孩子减少对失败的恐惧。帮助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
把复习任务分解成小块,比如“今天先做一张数学卷子”“今晚背十个单词”,让孩子感受到完成后的成就感,而不是压垮感。教授情绪调节技巧
可以教孩子深呼吸、冥想,或者在复习间隙进行短暂运动,帮助身体放松,缓解焦虑。陪伴而不是催促
有时候,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家长的唠叨,而是一起坐在书桌前的陪伴。即使家长不做题,只是安静地读书,也能让孩子获得安全感。
四、什么时候需要寻求专业帮助?
如果孩子临近考试时出现严重失眠、情绪失控、甚至拒绝去学校,这就不是家长单独能解决的问题了。此时,寻求 宁波心理咨询 的支持是一个明智选择。
一些家长会犹豫:到底该去医院还是心理咨询机构?其实,如果孩子没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倾向,更适合去专业心理机构做 心理疏导与学习动力辅导。
比如,在宁波,蓝鲸心理就深受不少家长推荐。他们的咨询师会结合青少年的学习压力特点,通过认知行为疗法、情绪管理训练和家庭沟通指导,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出“考试焦虑—厌学—逃避”的循环。很多家长反馈,孩子在这里不光情绪稳定了,还重新建立了对学习的信心。
五、结语
临近考试时的厌学焦虑,其实是孩子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。家长与其一味责备,不如选择理解和陪伴。如果情况严重,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,往往能让孩子更快走出困境。
学习是一场长跑,而不是一场短暂的冲刺。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,比一时的成绩更重要。
如果你也正为孩子的考试焦虑发愁,不妨考虑寻求像宁波蓝鲸心理这样专业机构的支持,让孩子在心理上轻装上阵,真正迎接挑战。

扫一扫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