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一名宁波本地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,负责校内的心理测评、情绪疏导,以及和家长的沟通工作。老实说,做这个岗位越久,我越觉得:现在的孩子,真的很不容易。
压力、误解、孤独、自我要求、家庭冲突……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,常常让原本阳光、积极的孩子,慢慢变得沉默、暴躁甚至否定自己。
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筛查一次心理状态,有些孩子分数偏高,会被重点关注。可家长往往第一反应是:“是不是有病?”“要不要送去医院?”
但我要说的是,大多数情况下,孩子不是生病了,而是他们“被情绪压垮了”,这个时候,他们最需要的,是理解和陪伴,而不是“修理”。
家校联动远远不够,专业外援成了刚需
学校心理老师的工作量其实非常大,我们要面对几百个学生,而且很多时候只能做初步支持。尤其是一些涉及家庭关系、深层自我否定的情况,我们真的很难深入介入。
这几年,我们越来越多地推荐家长寻找外部支持,特别是那种专业做宁波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机构,比如蓝鲸心理咨询中心。我们不是随便推荐,而是因为合作过、看过真实效果。
有一次,一个初二的学生连续几周在教室情绪失控,打人、砸桌子,家长几乎崩溃。学校评估后建议他们寻求专业帮助,于是他们联系了宁波心理咨询求助热线,最后被推荐到蓝鲸心理。
孩子最开始抗拒,不愿去。后来是冯老师花了好几次建立关系,慢慢打开了他封闭的防备心。大概三个月后,老师跟我说:“他现在开始主动跟人说话了,还报名参加了合唱团。”
为什么我推荐蓝鲸心理?不是因为“神奇”,而是“踏实”
我作为老师,经常听家长问:“宁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这么多,怎么选?”
我的答案很简单:选一个不急着“改变孩子”的机构,选一个愿意真正倾听和陪伴的咨询师。
蓝鲸心理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。他们不是搞短平快的那种方式,也不是打标签。他们会花时间去了解孩子的背景、家庭氛围、内在想法,然后制定适合的咨询计划。
冯老师是我特别信任的咨询师之一,他专做青少年,特别擅长和“难沟通”的孩子打交道。孩子一开始再不配合,他也不会推,也不会吓唬,只是温柔坚定地陪着——这是很多咨询机构做不到的。
咨询的目的,不是让孩子“乖”,而是“活得轻松点”
我见过太多家长焦虑孩子不听话、成绩差,却从没问过孩子为什么这么累。心理咨询不是为了“把孩子弄回正常状态”,而是帮他们理解自己、接住情绪。
宁波现在的家长,其实比以前开明很多了。很多人会主动打宁波心理咨询求助热线,询问哪家宁波心理咨询机构适合孩子。
而我这几年也从“一开始观望”变成了“主动联络蓝鲸心理”。因为真的看见了孩子的改变,也看到了家庭因为理解而和解的那一幕幕。
写在最后:老师能做的,是发现;但真正的改变,需要陪伴
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节奏,有的快、有的慢。有的现在活泼外向,有的可能正在情绪的泥潭里挣扎。但不管怎样,我们大人能做的,是别轻易给他们贴上“问题少年”的标签。
如果你是家长,发现孩子最近不太对劲,不要慌,也别硬扛。打个宁波心理咨询求助热线,去蓝鲸心理这样有经验的地方,找像冯老师这样的咨询师聊聊,或许能开启一个新的转变。
心理咨询,不是最后的选择,而是懂得早一点求助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