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来自一个15岁男孩的真实心声
最近在厨房做饭时,我听到儿子在房间里轻声说了一句:“我是不是让你们很失望?”
那一瞬间,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。
这个曾经爱笑、爱讲冷笑话的孩子,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变得越来越沉默。
问他怎么了,他说“没事”。
问他作业做了没,他说“烦”。
偶尔一两次和老师起了冲突,我以为只是青春期叛逆,但渐渐地,我开始怀疑:是不是我哪里没做到位?
一次普通的家长会,让我开始正视“情绪”的重要性
那次家长会上,班主任说了一句话:“现在的孩子,不是不懂事,而是太压抑。”
她建议我们如果觉得无从沟通,不妨了解一下专业的宁波青少年心理咨询资源。
回家后,我在网上搜了很多关键词,比如“宁波心理咨询哪家好”“宁波心理咨询机构推荐”“宁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有哪些靠谱的”,看了不少案例,最终,我选择了口碑比较高、专注青少年心理服务的蓝鲸心理。
第一次走进蓝鲸,孩子居然没抗拒
我以为他会很排斥,没想到咨询师刚问他“你最近有没有什么烦恼让你晚上睡不好”,他居然点了点头。
回家的路上他说:“那个老师不像我想象的那种‘说教型’。”
我知道,破冰,开始了。
不是立刻改变,而是慢慢软化
在蓝鲸心理的这几次咨询里,孩子没有“立马变好”,但我能感受到他“没有那么抗拒大人了”。
他会说:“今天我挺烦的,想自己呆一会儿。”
他开始自己设定写作业的时间,而不是非要拖到半夜。
他甚至告诉我:“有时候我不是不想做,是脑子很乱,你们说得越多我越想逃。”
我和老公听完之后,沉默了很久。
蓝鲸心理的咨询师也跟我们有专门的反馈环节,教我们如何用非对抗式语言跟孩子沟通,比如:
把“你怎么又玩手机”换成“是不是今天特别想放松一下?”
把“赶紧写作业”换成“你觉得几点写作业你比较能集中?”
这种“看似退让”,其实反而更容易让孩子放下戒备。
原来心理咨询,是整个家庭的共修课
之前我以为心理咨询是让孩子“去被解决问题”。但蓝鲸心理让我真正明白,心理咨询不是改造孩子,而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被看见、被理解。
他们的咨询流程非常清晰:
第一阶段:心理状态评估+孩子信任建立
第二阶段:情绪调节、压力管理、沟通训练
第三阶段:家庭互动优化、家校联动策略
而且,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“病理化标签”,咨询师更像是“引导者”,而不是“审判者”。
在宁波本地的众多心理咨询机构中,这种“系统而有温度”的服务,并不多见。
写在最后:
如果你也在搜索“宁波心理咨询哪家好”,或者正经历孩子“说不清的情绪问题”,我想告诉你:
去试试蓝鲸心理吧,不是为了“改变孩子”,而是为了重新靠近他。
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“你失败了”,而是说明你在努力用新的方式爱他。
有时候,真正的支持,不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,而是告诉他:
“无论你现在是什么样子,我们都在你身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