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辍学在家、不愿上学,问题真的只是“懒”吗?

  新闻中心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8-05 16:54:17

——他们不叛逆,而是早早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力气

文 / 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 冯渊辉

“每天一到上学就头疼、恶心,一说请假就好得很。”
“在家刷手机、熬夜、发呆,不学也不出门,完全不像以前的他。”
“老师说他就是不思进取,可我知道,他小时候明明很上进。”

越来越多的家长,在孩子青春期后遭遇了这样的问题——
孩子开始厌学,甚至辍学在家,不愿与外界接触。

但这个问题的本质,并不是“懒惰”或者“叛逆”。
背后,常常隐藏着被忽视的心理求救信号。

01|他们不是不想上学,而是不知道“还要为谁上学”

许多辍学的青少年,会在咨询中说:

“我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。”
“我努力也没用,成绩永远不如别人。”
“每天都觉得喘不过气,睡醒就焦虑。”

在这个高度竞争的时代里,有的孩子被“成绩焦虑”压得喘不过气,
有的孩子在“比较”和“否定”中失去了自信,
有的孩子,甚至连最起码的“被理解”和“被看见”都感受不到。

所以他们逃避,不是因为不想改变,而是真的累了、怕了、无能为力了

02|“厌学”常常是孩子内心崩溃的外在表现

以下这些“行为”,是家长需要警惕的心理预警信号:

  • 经常情绪低落,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

  • 对学习产生极大抗拒,反复请假、逃学

  • 出现强烈的拖延、睡眠障碍、生理性不适(肚子疼、头晕等)

  • 对未来毫无期待,经常说“无所谓”“随便”

  • 喜欢一个人关在房间里,逃避社交

这些行为背后,是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崩塌,也是情绪系统的自我保护。

03|家庭的回应方式,决定了孩子是崩溃还是自救

当孩子辍学或厌学时,有的家长会说:

  • “你再这样下去,这辈子就完了。”

  • “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都能坚持?”

  • “你就是太娇气了,吃点苦就想逃。”

但这些看似“激励”的语言,其实加重了孩子的羞耻与自责。

他们已经在内耗中挣扎,急需的是一个被理解的出口
而不是进一步的指责与比较。

04|孩子已经辍学了,家长还能做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