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少年常说“活着没意思”,家长如何第一时间察觉危险?

  新闻中心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8-25 14:03:50

青春期本该是充满活力、探索和自我成长的阶段,但近几年,心理咨询中一个令人揪心的现象越来越多:不少青少年在家长面前说出“活着没意思”这样的话。

对于父母来说,这既是警示信号,也是必须高度重视的“求救信号”。很多时候,孩子并非真的想结束生命,而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内心的痛苦。

那么,当孩子频繁说出“活着没意思”的时候,家长该如何第一时间察觉危险?又该如何科学应对?


一、“活着没意思”,背后可能藏着什么?

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:“孩子是不是在吓唬我?”、“是不是矫情?”

但心理学研究表明,青少年口中的“没意思”,往往代表他们正陷入心理困境。常见的原因包括:

  1. 学习与成绩压力
    在学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,成绩常常被视为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。成绩不理想时,他们会觉得“我不够好”。

  2. 同伴关系受挫
    青春期孩子非常在意同龄人评价。如果被孤立、被嘲笑、或者觉得自己“格格不入”,他们会陷入孤独和自我否定。

  3. 家庭沟通障碍
    有的父母习惯用“打鸡血”的方式鼓励孩子,却忽视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被理解。当孩子在家得不到支持,就更容易觉得生活没有意义。

  4. 情绪调节能力不足
    青少年的大脑前额叶尚未发育成熟,意味着他们的冲动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薄弱。如果遇到挫折,就容易走向极端。

一句“活着没意思”,可能是一场危机的前奏。


二、家长如何第一时间觉察“危险信号”?

青少年不会直接说“我想做傻事”,他们常常通过一些隐晦的方式传递信号。家长要学会捕捉以下迹象:

  1. 言语信号

  • 经常说“没意思”、“我不想努力了”、“我真没用”。

  • 写日记、发朋友圈里充满负面和告别意味的文字。

  1. 行为变化

  • 以前爱好的事情完全不感兴趣。

  • 成绩急剧下滑,甚至拒绝上学。

  • 情绪频繁低落、暴躁,和家人争吵不断。

  1. 生活习惯异常

  • 睡眠紊乱,经常失眠或过度嗜睡。

  • 饮食变化大,要么不吃饭,要么暴饮暴食。

  • 花大量时间独处,不愿与人交流。

这些变化,如果持续两周以上,就要引起高度警觉。


三、面对孩子说“活着没意思”,家长千万别做的事

  1. 否认和轻描淡写
    比如:“你瞎说什么呢?”、“这有啥呀,别想那么多。”
    → 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更孤独、更不被理解。

  2. 指责和训斥
    “你怎么这么脆弱?”、“别人都没事,就你矫情。”
    → 指责会让孩子陷入更深的自责和羞耻感。

  3. 过度惊慌或情绪化
    有些家长会立刻崩溃哭喊,或者疯狂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。
    → 孩子可能会因此封闭自己,反而不敢表达真实感受。


四、正确的做法:家长可以这样帮孩子

  1. 先听,再回应
    当孩子说“活着没意思”,家长第一反应应该是沉下心,给予倾听。可以说:
    “你是不是遇到什么让你很难过的事?”
    “谢谢你愿意告诉我,我很在乎你的感受。”

  2. 用共情代替说教
    孩子并不需要大道理,他们需要的是“我理解你”。哪怕只是简单一句“我能感觉到你现在真的很痛苦”,都比说“要坚强”更有效。

  3. 帮助孩子建立“意义感”
    可以从小目标入手,比如让孩子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小事,哪怕只是画画、听音乐,也能让他们感到生活中还有光亮。

  4. 寻求专业帮助
    如果孩子持续表达“活着没意思”,甚至有明确计划或行为倾向,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支持。
    宁波心理咨询哪里好这样的搜索,能帮助家长快速找到当地可靠的心理支持资源。

在温州与宁波,像蓝鲸心理这样专注青少年心理服务的机构,就致力于帮助孩子找到生活的意义,同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。


五、写给父母的提醒

当孩子说“活着没意思”,其实是在用最无力的方式呼救。
家长要明白:这不是矫情,而是一种痛苦的表达。

孩子需要的不是否认和责备,而是理解和陪伴。

有时候,哪怕只是家长一句“无论发生什么,我都在你身边”,都可能成为孩子重新活下去的理由。


结语

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在黑暗隧道里摸索前行,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。
而父母的理解、接纳和专业的心理支持,就是那道最重要的光。

当你听到孩子说“活着没意思”,别慌张,别忽视,这也许正是你成为孩子“救生圈”的关键时刻。

宁波蓝鲸心理,愿做守护孩子心灵的伙伴,让他们在青春的风雨中,依然能看见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