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波心理咨询|厌学、打架,是“情绪失控”

  新闻中心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10-28 10:42:44

他叫小轩,13岁。
在老师眼里,他是“问题学生”:上课顶嘴、作业不交、动不动就和同学打架。
在妈妈眼里,他是“陌生的儿子”:从一个懂事的孩子,突然变得谁都不听。
而在他自己心里——他其实也不知道,为什么越来越讨厌去学校。


一、厌学、打架,是“情绪失控”的结果,不是坏

当小轩第一次走进蓝鲸心理咨询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室时,他低着头,一句话不说。
妈妈在旁边连珠炮似地说:“他太不懂事了,老师打电话打到我都快崩溃。”
我轻声问他:“你是不是也觉得挺累的?”
他抬头看了我一眼,眼神里闪过一种防备和委屈。

在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中,小轩慢慢打开了心。
他说自己每天都觉得“被逼着”:
成绩要好、不能分心、不能顶嘴。
但当他真的感到难过、委屈、孤单时,却没人听。
“我打架,不是想惹事,我就是想让他们知道,我也不是好欺负的。”

宁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,我们常看到类似的小轩——
他们的“叛逆”,其实是为了争取一点点“被理解的权利”。


二、当父母的焦虑,变成孩子的负担

妈妈的焦虑几乎溢出来。
“他再这样下去,以后怎么办?!”
她说自己每天都在为孩子的未来担心,但越焦虑,越想控制。
于是,她不断催促、责骂、威胁,而孩子也在这样的循环中,越来越远。

我告诉她:“你不是不爱他,你只是太怕失去掌控。”
其实,孩子的世界很简单——
他需要的不是“完美的母亲”,而是一个“能理解他情绪的妈妈”。

蓝鲸心理咨询的家庭辅导环节,我们会帮助父母看到:
每一个叛逆的孩子背后,都有一个压抑的家庭氛围。
当父母开始学会“看见孩子的感受”,而不是“看孩子的表现”,
那段紧绷的亲子关系,才会慢慢松开。


三、从愤怒到理解:心理咨询的转折点

在第五次咨询时,小轩第一次没有拒绝和妈妈说话。
那天,他在沙盘中摆出了一个孤单的小人,被围在墙内。
我问他:“这个人是谁?”
他沉默了几秒,轻声说:“我。”
然后又补了一句:“我在家里也是这样。”

那一刻,妈妈泪流满面。
她终于意识到——孩子的愤怒,是在表达孤独;
孩子的厌学,是在逃避被逼迫的恐惧;
孩子的打架,是在捍卫自我尊严的最后方式。

心理咨询没有让孩子“立刻变好”,
但让他们重新“看见”了彼此。
这比任何“管教”都更重要。


四、专业的心理陪伴,让叛逆变成成长的契机

青少年时期,本就是一个自我觉醒与情绪风暴并存的阶段。
宁波心理咨询的青少年案例中,我们常运用绘画、沙盘、情绪表达训练等方式,
帮助孩子识别情绪来源,学会以健康方式表达。

同时,我们也会引导父母参与“亲子共情课程”,
让家庭从“对抗”变成“共生”。
孩子不是问题,家庭才是答案的一部分。


五、结语:叛逆不是坏,没人理解才是痛

小轩现在依然会有情绪,但他学会了用语言表达。
妈妈也不再一味责骂,而是学会问:“你今天心里是不是有点不舒服?”
这种小小的改变,成了他们关系的转折点。

叛逆期的孩子,不是要和父母作对,
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说:“请你看看我。”

如果你的孩子也正经历情绪失控、厌学、叛逆、打架,
请不要急着贴标签。
也许,他只是需要一个被理解的机会。

蓝鲸心理咨询,致力于为青少年和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,
让每一个被误解的情绪,都能被温柔地看见。
因为理解,比惩罚更有力量。

DSC07848.jpg